top of page

光點第一季 Spotlight Session Ⅰ

精彩活動 Exciting Activities

光點開幕典禮與文娛表演

April 19, 2015

時間:10:00 AM - 12:15 PM

地點:馬來亞大學文學院乙講堂(DKB)

開幕儀式包涵了4個環節,那就是鳴鑼儀式、締約儀式、移交支票儀式與贈書儀式。

文娛表演是由馬大中文系的學生呈現的,而當中的表演包括了詩歌朗誦、獨唱、合唱與戲劇表演。朗誦與演唱作品主要是以台灣作品為主,例如夏宇的《蒙馬特》與齊豫的《夢田》。初步估計,當天的出席人數約100人。

「候鳥來的季節」電影分享會

May 27, 2015

時間:04:00 PM –06:15 PM

地點:月樹 Moontreet

分享人:張偉杰

經過篩選后,最終決定播放由蔡銀娟導演,溫昇豪、白歆惠和莊凱勛主演的《候鳥來的季節》。

電影放映結束后,張偉杰與觀眾分享觀後看,并分析出電影所展現的現代都市問題,即城鄉差距、不孕與外籍新娘問題。雖然電影是以台灣為背景,但實際上卻也在我們所身處的馬來西亞中上演,具有現實性。

台灣作家展覽:「台灣文學新浪潮」展覽

June 07, 2015

地點:馬來亞大學總圖

王聰威、甘耀明、伊格言、高翊峰、童偉格
鯨向海、楊佳嫻、楊富閔、陳柏青、羅毓嘉
一場展覽,十位台灣年輕作家,從新詩、散文到小說,感受台灣文學最新一波的浪潮。

2015「從清代到民初: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

October 02, 2015

The Conference on “From the Qing to the Early Republican Period: Chinese Literature and Thoughts”

地點:馬來亞大學文學院乙講堂(DKB)


主題演講:

1. 夏曉虹教授(北京大學,中國)

2. 王璦玲教授(國立中山大學,台灣)

 

​發表人

陳芳教授(台灣師範大學,台灣)

巫仁恕教授(中央研究院,台灣)
魏泉副教授(華東師範大學,中國)
蔡祝青助理教授(台灣大學,台灣)

李婉薇助理教授(香港教育學院,香港)
郭道平助理研究員(中國社科院,中國)

魏綵瑩博士(中央研究院,台灣)

莊華興博士(博特拉大學)

許德發博士(蘇丹依德理斯育大學)
吳龍雲助理教授(台灣師範大學,台灣)

徐威雄博士(博特拉大學)
黃琦旺博士(南方大學學院)
鄭庭河博士(馬來亞大學)
張惠思博士(馬來亞大學)
莊仁傑博士(南方大學學院)

施慧敏(台灣政治大學,台灣)

Please reload

文藝講座  Lectures on Taiwan Literature and Food Culture

台灣味道

飲食文化講座

April 22, 2015

時間:02:00 PM - 04:00 PM

地點:馬來亞大學文學院乙講堂(DKB)

主講人:林金城(馬華作家)

主持人:劉敬文

講座以「食物是流動的古跡」作為其講座的主軸,配合對台灣當地歷史的追溯,展開對幾種食物的解析。

從閩南時期的事物開始談起,當中包括潤餅、切仔面、夏面、台南鹵麵、麥仔煎等等。舉例說明,台南的麥仔煎即是檳城的曼煎糕,其來源可追溯為廈門的滿煎粿。

言下之意,「食物是流動的古跡」就是同一個食物,只是它一直在旅行,并在旅行的過程中配合當地人的口味進行了一些口味與配料上的變化。

詩劇與寫作

文學講座

April 23, 2015

時間:04:00 PM –06:15 PM

地點:馬來亞大學文學院丙講堂(DKC)

主講人:周芬伶教授(台灣東海大學)

主持人:孫春美(中文戲劇聯盟主席)

一部愛欲死詩劇場的片段放映、一場現場詩劇的演繹,掀開了序幕……

周芬伶老師認為詩是文學的根源,是一切文類的基礎與門檻。

無論是散文或者小說,其實也是需要詩性,因此寫作應該從寫詩開始鍛煉。

所謂「詩歌」,即「詩」與「歌」是應該結合的。

Please reload

慢讀台灣 Series of Reading Group Activities

台灣詩閱讀經驗

April 06, 2015

時間:10:00 PM - 12:00 PM

地點:馬來亞大學文學院會議廳

主講人:劉藝婉(馬華作家)

主持人:蔡穎英

劉藝婉著重于介紹台灣女詩人的詩歌,她先從席慕蓉的詩歌開始談起,并認為席慕蓉的詩是讀詩的最佳入門。隨後,主講人開始談起其喜愛的台灣女詩人夏宇的詩歌,除了當場唸起幾首夏宇的詩歌,更現場播放由夏宇作詞,陳珊妮演唱的歌曲,讓觀眾聽得如癡如醉。此外,她更回憶并分享其在台灣唸書時閱讀夏宇詩歌的經歷。演講尾聲,劉藝婉也說起藑紅、洛夫、林冷等詩人的詩歌。

言下之意,「食物是流動的古跡」就是同一個食物,只是它一直在旅行,并在旅行的過程中配合當地人的口味進行了一些口味與配料上的變化。

《汝色》讀書會

April 08, 2015

時間:04:00 PM –06:15 PM

地點:馬來亞大學文學院BSAA課堂

導讀人:李志勇

針對《汝色》中的〈與夜〉、〈與悠悠〉、〈與童心齊飛〉和〈與沉重的黑〉,出席者展開討論與交流。如:文本里出現的一個角色即“Eve”進行討論,因為有些同學認為那是作者的分身,但也有些同學認為那是作者朋友的化身。

除了《汝色》的作品,導讀人也為讀者介紹了一篇周芬伶教授的名篇,即《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由於與孩子分離感到傷痛而作的,而周教授卻用這一曲來帶出她與分隔十年的兒子的重逢,雖是反差卻很有創新,而且感情深刻,情意動人。

影響我文學生涯的台灣作家

May 10, 2015

時間:11:00 AM –01:00 AM

地點:馬來亞大學中文系會議室

主講人:方路、李宗舜

主持人:蔡曉鈴

李老師來自美羅,而當時美羅屬於文學重鎮,有一群喜愛文學的朋友也在倡導文學,如溫任平和溫瑞安。在老師的啟蒙與朋友的影響下,李老師逐漸靠近與喜愛文學。當時,他們常接觸到的作品便是余光中的作品,因此李老師也深受余光中的影響。他喜歡余光中的愛國情操和其作品內的氣勢磅礴。到了台北升學后,李老師也開始和余光中有所接觸。除此之外,周夢蝶作為詩人,但卻能默默地自己經營一個小書攤,一直堅持寫作到去世為止,這讓李老師對他的人格極為佩服,因此周夢蝶也是影響他的一位作家。李老師要介紹的第三位作家是楊牧老師。李老師雖然從沒和楊牧有任何的接觸,但他卻對楊牧的文學理念與意圖感到敬佩。

李老師的創作動力是饑餓,方路老師的則是專注。小時候,他曾經進出山林很長一段時間。在山林里沒有任何的消遣,因此他學會了專注,與花草產生共鳴。這段經歷成了他創作生涯的養分,陪著他成長,家鄉也成了他創作的主要主題之一。長大后到東海岸工作,那兒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景也幫助他培養了他的浪漫主義。方路老師要介紹的散文作家是簡媜和陳列。簡媜對於文字的細膩使他打開眼界,從而讀完了所有她的作品。讀了簡媜的作品后,他覺得他對於文字的控制變得更容易,寫作也更流暢。至於陳列,他曾經當過政治人物,但現在已回歸文學。陳列將他坐牢4年的經歷寫成散文,方路老師覺得是非常可讀的作品。

鄭毓瑜《引譬連類〈舊詩語與新世界〉》讀書會

July 02, 2015

時間:09:45 AM –11:15 AM

地點:馬來亞大學文學院BSAA課堂

導讀人:劉雅琳

在《舊詩語與新世界》這篇文章中,鄭毓瑜主要是以黃遵憲的《日本雜事詩》中的典故運用為研究對象。黃遵憲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官與詩人,他在《日本雜事詩》中介紹日本這一個新世界時大量運用了典故,因此鄭毓瑜想要研究他如何將舊的知識框架與新世界相交接或相妥協。鄭毓瑜認為黃遵憲是使用典故這一個已知成分去聯想另一個未知成分,透過譬類關係去“命名”新事物。翻轉使用舊典故也可能對舊有的知識體系形成衝擊,反過來重新發現「傳統」中的「不傳統」。在描述日本的同時,黃遵憲也不斷地在反思中國的情況。

朱天文〈巫途I〉讀書會

July 23, 2015

時間:09:45 AM –11:15 AM

地點:馬來亞大學文學院BSAA課堂

導讀人:蔡穎英

在〈巫途I〉這篇小說中,父親亡前在醫院從病床上起身看表的一個小動作,卻成了朱天文日後解不開的心結。朱天文以傷悼、空間和路徑為觀察角度,以此探討父親此一動作的目的。

蔡同學更以「尋向所志,離題敘事及離題閱讀實踐」講述小說中的離題敘事策略,探討朱天文如何以離題敘事來拖延結局,打破時間的線性結構。

劉禾〈燃燒鏡底下的真實—笛福、“真瓷”與十八世紀以來的跨文化書寫〉讀書會

August 13, 2015

時間:09:45 AM –11:15 AM

地點:馬來亞大學文學院BSAA課堂

導讀人:蕭雯佳

理論的創造應落實在歷史文獻和具體文本之上。在〈燃燒鏡底下的真實—笛福、“真瓷”與十八世紀以來的跨文化書寫〉這篇文章中,劉禾以文獻綜述融入論述當中,展示不同的闡釋角度,評價各種方法的優劣。劉禾在文中站在巨人的肩膀,提供自己的想法和新闡釋,與其他研究者形成辯論或對話。

「上街要帶衛生紙——漫談《衛生紙詩刊+》及台灣現代詩」讀書會

August 27, 2015

時間:09:45 AM –11:15 AM

地點:馬來亞大學中文系會議室

導讀人:黎振雄

主持人:尤雪莉

為何詩刊名字取為“衛生紙”?衛代表保衛;生代表生活、生存;而紙是可供寫畫、印刷的日常用品。主編鴻鴻認為:生活中的衛生紙無比卑微,人人卻無日能夠或缺。詩若能像衛生紙一樣為人所樂意使用,就算用過即棄,也遠勝那些迂迴、藻飾、卻只適合束諸高閣的詩。

 

導讀人黎振雄為我們介紹了《衛生紙詩刊+》裡的傑出的詩人如蔡仁偉、葉青、廖人等等,同時還漫談他們的作品以及這些作品的風格和特色。《衛生紙詩刊+》試圖眾詩裡尋出引人會心的詩作,每一期的主題皆為切入當代社會現實,重新為文學和現實接軌,拒絕人云亦云的詩作。

Please reload

bottom of page